2021-2025年中国碳中和战略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2021-04-12
- 【报告名称】:2021-2025年中国碳中和战略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报告编号】:34282
- 【出版单位】:慧研纵横研究网
- 【关键字】: 碳中和 市场调研 研究报告
- 【出版日期】:2021-04-12
-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或EMS特快专递
- 【价格】:电子版:8900元 纸介版:8900元
- 【订购电话】: 400-0130-670
【声明】:
本报告为慧研纵横研究网近期重磅推出,为确保您所购买报告的准确以及真实性,请直接从官方网站(www.huiyanzh.com)购买,以获得完善的售后服务。
【报告简介】: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达98 26亿吨位列全球第一(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量 GDP均相对较低),自2005年以来为全球碳排放总量最高的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后,全球产业链分工变化所致)。近年来我国碳排放增速已有所放缓,但较为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我国碳排放全球占比仍在持续提升,2019年达28 76%。而针对“新冠疫情”源头问题,经常有部分西方国家和人员因政治原因公开抹黑中国。而加速推动“碳中和”将助力我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际气候法律秩序构建中争取获得“话语权”,并掌握未来全球“游戏规则”的主动权和制定权。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将“碳达峰”提升至“碳中和”,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碳减排的工作目标。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2021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意见的通知。碳排放配额分配包括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根据国家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
《2021-2025年中国碳中和战略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绍了碳中和的相关概念,接着分析了国内外碳中和发展环境及发展情况,然后对中国碳中和对环保、化工、能源电力、建材、汽车、电解铝、钢铁、交通运输及金融业的影响做了深度解析,并对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进行了详实的分析。随后,报告对国内外企业碳中和战略布局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投资机会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碳中和及碳达峰基本概述
1.1 碳中和概念界定
1.1.1 气候目标相关概念
1.1.2 碳中和科学含义
1.1.3 碳中和实现意义
1.1.4 碳中和根本要求
1.1.5 碳中和推进路径
1.2 碳中和愿景
1.2.1 碳中和愿景基本概述
1.2.2 碳中和愿景根本影响
1.2.3 碳中和愿景机遇挑战
1.3 碳达峰概念界定
1.3.1 碳达峰基本含义
1.3.2 碳达峰政策内涵
1.3.3 碳达峰内在逻辑
1.3.4 碳达峰战略意义
第二章 2018-2020年全球碳中和战略分析
2.1 全球碳中和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2.1.1 国际气候行动进展情况
2.1.2 疫情对气候行动的影响
2.1.3 全球碳中和战略背景
2.1.4 全球碳中和发展历程
2.1.5 各国碳中和战略布局
2.1.6 全球碳中和技术部署
2.1.7 全球碳中和推进路径
2.1.8 全球碳中和经验启示
2.2 全球碳中和建设方略分析
2.2.1 国家层面
2.2.2 城市层面
2.2.3 行业层面
2.2.4 个人层面
2.3 全球碳中和战略企业实践进展
2.3.1 科技企业
2.3.2 石油公司
2.3.3 金融机构
2.3.4 对我国的启示
2.4 美国碳中和战略布局
2.4.1 碳中和战略背景
2.4.2 碳中和战略部署
2.4.3 碳减排效果显著
2.4.4 碳中和战略挑战
2.5 欧洲碳中和战略布局
2.5.1 碳中和布局优势
2.5.2 碳中和相关政策
2.5.3 碳中和基本布局
2.5.4 碳减排主要措施
2.5.5 碳排放管理成果
2.5.6 碳排放交易体系
2.5.7 碳中和战略挑战
2.5.8 碳中和战略目标
2.6 亚洲碳中和战略布局
2.6.1 日本
2.6.2 韩国
2.6.3 新加坡
2.6.4 新西兰
2.6.5 澳大利亚
第三章 2018-2020年中国碳中和发展环境
3.1 经济环境
3.1.1 宏观经济概况
3.1.2 工业运行情况
3.1.3 转型升级态势
3.1.4 宏观经济展望
3.2 社会环境
3.2.1 人口规模与构成
3.2.2 城镇化发展水平
3.2.3 居民收入水平
3.2.4 居民消费水平
3.3 能源环境
3.3.1 能源生产规模
3.3.2 能源消费规模
3.3.3 能源消费结构
3.3.4 清洁能源消费
3.3.5 能耗强度分析
3.3.6 能源总体投资
3.3.7 能源新兴技术
3.4 技术环境
3.4.1 碳中和亟需科技支撑
3.4.2 应对气候变化技术要求
3.4.3 技术发展总体目标路径
3.4.4 碳中和愿景下科技发展建议
第四章 2018-2020年中国碳中和政策分析
4.1 碳中和政策体系
4.1.1 政策历程
4.1.2 政策汇总
4.1.3 政策体系
4.1.4 行业标准
4.2 碳中和政策成果
4.2.1 中央层面
4.2.2 部委层面
4.2.3 地方层面
4.2.4 细分领域
4.3 重点碳中和政策解读
4.3.1 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
4.3.2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4.3.3 应对气候变化指导意见
4.3.4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4.4 碳中和政策建议分析
第五章 2018-2020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分析
5.1 2018-2020年中国碳排放综况
5.1.1 碳排放总量规模
5.1.2 碳排放下降斜率
5.1.3 碳排放结构分布
5.2 2018-2020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发展状况
5.2.1 碳中和基础优势
5.2.2 碳中和发展历程
5.2.3 碳中和环保需求
5.2.4 碳中和实践进展
5.2.5 碳中和园区落地
5.2.6 碳中和发展挑战
5.2.7 碳中和发展机遇
5.3 2018-2020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实现基本路径
5.3.1 森林碳汇
5.3.2 负碳科技
5.3.3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5.3.4 电力装机清洁化
5.3.5 终端能源电气化氢能化
5.3.6 工业过程脱碳与工艺变革
5.4 2018-2020年各省碳中和战略实践进展
5.4.1 明确战略目标
5.4.2 供给侧层面
5.4.3 需求侧层面
5.4.4 提高能耗降低要求
5.4.5 生态碳汇与低碳技术
5.5 2018-2020年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分析
5.5.1 CCUS发展形势
5.5.2 CCUS发展现状
5.5.3 CCUS项目成本
5.5.4 CCUS发展重点
5.6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
5.6.1 排放路径
5.6.2 技术路径
5.6.3 社会路径
5.7 中国碳中和建设问题和推进策略
5.7.1 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
5.7.2 碳中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5.7.3 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方式
5.7.4 实现碳达峰重点任务
5.7.5 加快各领域深度脱碳
5.7.6 多措并举推进碳减排
第六章 碳中和对环保行业的影响分析
6.1 环保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6.1.1 碳中和下环保行业政策环境
6.1.2 碳中和下环保产业需求分析
6.1.3 碳中和下环保行业投资框架
6.1.4 碳中和下环保产业投资规模
6.2 碳中和下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6.2.1 碳中和下垃圾焚烧技术发展
6.2.2 碳中和下垃圾处理企业合作
6.2.3 碳中和下垃圾分类区域实践
6.2.4 碳中和下垃圾处理对策建议
6.3 碳中和下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分析
6.3.1 碳中和对环境监测的影响
6.3.2 碳中和下环境监测企业布局
6.3.3 碳中和下环境监测发展前景
6.4 碳中和下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6.4.1 碳中和下污水处理能耗情况
6.4.2 碳中和下污水处理技术发展
6.4.3 碳中和目标下污水处理厂转型
6.4.4 碳中和下污水处理发展对策
6.5 碳中和下污泥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6.5.1 碳中和下污泥处理基本概述
6.5.2 污泥处理碳排放核算关键要素
6.5.3 污泥主流处理工艺碳排放差异
6.5.4 碳中和下污泥处理发展方向
6.6 碳中和下固废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6.6.1 固废处理行业政策环境
6.6.2 固废平台联合助力碳中和
6.6.3 固废处理行业发展问题
6.6.4 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
6.6.5 碳中和下固废处理策略
6.7 碳中和下节能减排行业发展分析
6.7.1 节能是实现碳中和最重要手段
6.7.2 节能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6.7.3 碳中和对节能减排提出的要求
6.7.4 碳中和下推动节能减排的建议
6.8 碳中和下环卫装备行业发展分析
6.8.1 碳中和对新能源环卫车的影响
6.8.2 碳中和下环卫装备发展现状
6.8.3 碳中和下环卫装备企业发展
6.8.4 碳中和下环卫装备的发展前景
第七章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分析
7.1 化工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7.1.1 化工行业碳减排政策
7.1.2 化工行业碳排放情况
7.1.3 碳中和利好化工行业
7.1.4 化工企业布局碳中和
7.1.5 碳中和下行业发展对策
7.1.6 碳中和下行业发展前景
7.2 碳中和下石化行业发展分析
7.2.1 石化行业发布碳中和宣言
7.2.2 石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果
7.2.3 碳中和下石化企业战略布局
7.2.4 碳中和下石化企业国际经验
7.2.5 碳中和下石化行业发展挑战
7.2.6 碳中和下石化行业应对策略
7.3 碳中和下煤化工行业发展分析
7.3.1 煤化工行业碳排放情况
7.3.2 煤化工行业碳中和政策
7.3.3 碳中和下提升产业集中度
7.3.4 碳中和推动新工艺技术发展
7.3.5 碳中和下甲醇燃料份额提升
7.3.6 碳中和下煤化工行业发展前景
第八章 碳中和对能源电力行业的影响分析
8.1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8.1.1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发展环境
8.1.2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发展形势
8.1.3 我国煤炭行业的碳排放情况
8.1.4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区域布局
8.1.5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应对策略
8.1.6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发展建议
8.2 碳中和下光伏行业发展分析
8.2.1 碳中和下光伏行业政策利好
8.2.2 碳中和下光伏行业竞争态势
8.2.3 碳中和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
8.2.4 碳中和下光伏行业发展策略
8.2.5 碳中和下光伏行业发展前景
8.3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发展分析
8.3.1 碳中和推动风电行业发展
8.3.2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发展现状
8.3.3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项目动态
8.3.4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发展机遇
8.3.5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发展挑战
8.3.6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发展对策
8.4 碳中和下水电行业发展分析
8.4.1 碳中和下水电行业发展状况
8.4.2 水电稳健增长助力碳中和战略
8.4.3 碳中和下水电行业发展挑战
8.4.4 碳中和下水电行业发展趋势
8.5 碳中和下核电发展分析
8.5.1 碳中和下核电行业发展环境
8.5.2 碳中和下核电行业发展状况
8.5.3 碳中和下核电企业布局情况
8.5.4 碳中和下核电行业发展问题
8.5.5 碳中和下核电行业发展对策
8.5.6 碳中和下核电行业发展前景
8.6 碳中和下生物质能发展分析
8.6.1 碳中和下生物质能发展现状
8.6.2 碳中和下生物质能项目动态
8.6.3 碳中和下生物质能发展机遇
8.6.4 碳中和下生物质能发展前景
8.7 碳中和下储能产业发展分析
8.7.1 碳中和下发展储能的重要性
8.7.2 碳中和下发展储能战略意义
8.7.3 碳中和下储能发展阶段路径
8.7.4 碳中和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
8.7.5 碳中和下储能产业顶层设计
8.8 碳达峰目标导向下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8.8.1 可再生能源发展挑战
8.8.2 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
8.8.3 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
8.9 碳中和约束下的我国中长期能源电力发展展望
8.9.1 中长期能源发展
8.9.2 中长期电力发展
8.9.3 能源电力碳减排贡献
第九章 碳中和对建材行业的影响分析
9.1 建材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9.1.1 建材行业碳中和相关政策
9.1.2 碳中和倒逼建材行业结构调整
9.1.3 建材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9.1.4 碳中和下建材行业发展前景
9.2 碳中和下水泥行业发展分析
9.2.1 水泥行业碳排放情况
9.2.2 水泥企业降能耗方式
9.2.3 水泥行业实现碳中和路径
9.2.4 水泥或将优先纳入碳交易市场
9.2.5 碳中和对水泥行业的影响分析
9.3 碳中和下玻璃行业发展分析
9.3.1 玻璃行业碳排放来源
9.3.2 玻璃行业碳排放情况
9.3.3 玻璃行业碳交易市场
9.3.4 玻璃行业碳减排路径
9.3.5 碳中和对玻璃行业的影响
9.3.6 碳中和下光伏玻璃企业布局
9.4 碳中和下涂料行业发展分析
9.4.1 碳中和下涂料行业转型变革
9.4.2 碳中和下涂料行业发展态势
9.4.3 碳中和下涂料企业布局动态
9.4.4 碳中和下涂料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章 碳中和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分析
10.1 汽车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10.1.1 汽车行业碳排放情况
10.1.2 汽车行业碳强度分析
10.1.3 汽车行业低碳发展政策
10.1.4 汽车行业低碳发展成果
10.1.5 汽车企业碳中和领域布局
10.1.6 汽车行业碳中和实施路径
10.1.7 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必要性
10.1.8 主要经济体汽车碳中和目标
10.1.9 汽车产业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10.1.10 主要国家和企业碳中和经验借鉴
10.2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10.2.1 新能源汽车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10.2.2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
10.2.3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企业经营
10.2.4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
10.2.5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
10.2.6 新能源车财政补贴助力碳中和
10.2.7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挑战
10.3 碳中和下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分析
10.3.1 碳中和下动力电池发展地位
10.3.2 碳中和下动力电池发展成果
10.3.3 碳中和下动力电池产品研发
10.3.4 碳中和下动力电池发展机遇
10.4 碳中和下汽车报废行业发展分析
10.4.1 碳中和下汽车报废行业发展环境
10.4.2 碳中和下汽车报废行业发展状况
10.4.3 碳中和下汽车报废行业市场规模
10.4.4 碳中和下汽车报废企业竞争格局
10.5 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对策及措施
10.5.1 提升传统汽车节能技术
10.5.2 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10.5.3 支持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10.5.4 倡导共享绿色出行方式
10.5.5 优化交通系统助力节能减排
10.5.6 通过数字科技和智能化节能
10.5.7 坚持绿色多样化能源发展道路
10.5.8 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
10.6 实现2060年汽车产业碳中和目标“三步走”
10.6.1 碳减排路线
10.6.2 碳减排情景
10.6.3 碳中和阶段
第十一章 碳中和对电解铝行业的影响分析
11.1 碳中和下电解铝行业发展状况
11.1.1 电解铝碳排放情况
11.1.2 电解铝碳排放来源
11.1.3 碳中和对供给端的影响
11.1.4 碳中和对需求端的影响
11.1.5 碳中和对成本端的影响
11.2 碳中和下电解铝行业节能减排路径分析
11.2.1 供给侧改革明确电解铝产能红线
11.2.2 水电占比料将提升加速能源转型
11.2.3 利用循环再生技术带动再生铝发展
11.3 碳中和下电解铝相关企业发展分析
11.3.1 神火股份
11.3.2 云铝股份
11.3.3 索通发展
11.3.4 顺博合金
第十二章 碳中和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分析
12.1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发展状况
12.1.1 钢铁行业转型必要性
12.1.2 钢铁行业碳中和政策
12.1.3 钢铁行业碳排放情况
12.1.4 钢铁企业碳减排布局
12.1.5 碳中和下行业投资机会
12.1.6 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路径
12.1.7 碳中和促使行业二次供改
12.1.8 碳中和下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
12.2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12.2.1 产能淘汰及兼并重组双提速
12.2.2 电炉炼钢比例及废钢用量双提升
12.2.3 绿色钢企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增厚业绩
12.3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生产工艺方向
12.3.1 长流程和短流程碳排放的比较
12.3.2 短流程取代长流程的难点与前景
12.3.3 不同流程碳减排的主要技术手段
12.4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12.4.1 结构优化趋势
12.4.2 产能转移趋势
12.4.3 原料进口趋势
12.4.4 未来布局重点
第十三章 碳中和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分析
13.1 交通运输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13.1.1 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情况
13.1.2 碳中和对交通行业的影响
13.1.3 碳中和促交通运输方式变革
13.1.4 碳中和下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策
13.1.5 碳中和下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3.1.6 碳中和下交通运输业国际经验
13.2 碳中和下航空业发展分析
13.2.1 航空业能耗现状
13.2.2 航空业节能减排
13.2.3 航空业供需格局
13.2.4 航空业低碳技术
13.2.5 航空企业碳中和布局
13.3 碳中和下航运业发展分析
13.3.1 船舶碳排放情况
13.3.2 航运业碳中和政策
13.3.3 碳中和对航运业的影响
13.3.4 碳中和下航运业技术发展
13.3.5 碳中和引领船舶发展方向
13.4 碳中和下公路和铁路运输发展分析
13.4.1 公路运输碳减排情况
13.4.2 公路货运行业低碳发展
13.4.3 碳中和下铁路运输发展
13.4.4 碳中和下铁路电气化趋势
13.5 碳中和下交通运输业脱碳途径
13.5.1 优化能源结构
13.5.2 优化运输结构
第十四章 碳中和对金融业的影响分析
14.1 金融业总体发展情况
14.1.1 金融业支持碳中和国际经验
14.1.2 碳中和下金融行业发展风险
14.1.3 碳中和下金融业发展机遇挑战
14.1.4 碳中和下金融业发展政策建议
14.1.5 碳中和下金融业发展策略对策
14.2 碳中和下绿色金融发展分析
14.2.1 碳中和为绿色金融带来新动力
14.2.2 碳中和开启绿色金融发展新篇章
14.2.3 绿色金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14.2.4 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态势
14.2.5 碳中和目标下探索绿色金融新模式
14.2.6 碳中和下绿色普惠金融先行探索
14.2.7 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14.2.8 完善绿色低碳技术的基础设施
14.3 碳中和下银行发展分析
14.3.1 碳中和下银行布局动态
14.3.2 碳中和下银行发展机遇
14.3.3 碳中和下银行发展挑战
14.3.4 碳中和下银行应对策略
14.3.5 碳中和对银行业的影响
14.3.6 碳中和对银行业的启示
14.4 碳中和目标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
14.4.1 影响金融市场制度环境
14.4.2 影响金融部门资产配置
14.4.3 对金融风险的潜在影响
第十五章 2018-2020年碳交易市场运行状况
15.1 2018-2020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总体分析
15.1.1 碳交易市场机理概述
15.1.2 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15.1.3 碳交易市场发展意义
15.1.4 碳交易市场建设进展
15.1.5 碳交易市场企业布局
15.1.6 碳中和下碳交易市场的变化
15.1.7 碳市场驱动碳中和愿景实现
15.1.8 碳中和下碳市场面临的挑战
15.1.9 碳中和下碳市场的发展对策
15.2 2018-2020年中国碳金融发展分析
15.2.1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问题
15.2.2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对策
15.2.3 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案例
15.2.4 碳中和下企业在碳金融的布局
15.2.5 推进碳金融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15.2.6 碳中和下碳金融发展机遇和挑战
15.3 2018-2020年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分析
15.3.1 林业碳汇项目减排作用
15.3.2 林业碳汇市场需求潜力
15.3.3 林业碳汇市场发展特点
15.3.4 碳中和对林业碳汇的影响
15.3.5 碳中和下林业碳汇企业布局
15.3.6 企业参与林业碳汇项目路径
15.4 碳中和下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
15.4.1 碳交易市场法制化规范化
15.4.2 “区块链+碳交易”技术创新
15.4.3 “十四五”碳市场发展前景
第十六章 2018-2020年国内外企业碳中和布局情况
16.1 国际公司
16.1.1 谷歌
16.1.2 苹果
16.1.3 安永
16.1.4 微软
16.1.5 高盛
16.1.6 汇丰
16.1.7 亚马逊
16.1.8 通用汽车
16.1.9 花旗集团
16.2 国内科技巨头
16.2.1 腾讯
16.2.2 华为
16.2.3 百度
16.2.4 阿里巴巴
16.3 国内石化企业
16.3.1 中国石油
16.3.2 中国石化
16.3.3 中国海油
16.4 国内能源电力企业
16.4.1 大唐集团
16.4.2 华电集团
16.4.3 国家电投
16.4.4 哈电集团
16.4.5 东方电气
16.5 国家电网公司
16.5.1 电网公司能源电力转型实践
16.5.2 电网公司能源电力转型路径
16.5.3 国家电网公司行动方案发布
16.5.4 碳中和对公司的机遇和挑战
第十七章 2018-2020年碳中和目标下投资机会分析
17.1 全球碳中和投资状况
17.1.1 投资风向转变
17.1.2 投资现状分析
17.1.3 投资前景分析
17.2 中国碳中和投资现状分析
17.2.1 碳中和投资背景
17.2.2 碳中和投资主体
17.2.3 碳中和投资规模
17.2.4 碳中和投资领域
17.2.5 碳中和投资问题
17.3 中国碳中和投资前景分析
17.3.1 碳中和投资机会
17.3.2 碳中和投资主线
17.3.3 碳中和投资前景
第十八章 对2021-2025年中国碳中和发展趋势和前景预测
18.1 碳中和战略推进前景
18.1.1 碳中和战略机遇
18.1.2 碳中和战略规划
18.1.3 生态修复助力碳中和
18.2 “十四五”碳排放目标
18.2.1 能源和碳排放整体目标
18.2.2 能源与电力行业
18.2.3 交通、建筑与工业
18.2.4 大气污染防控和协同治理
18.3 2060年中国碳中和目标机遇与挑战
18.3.1 2060年碳中和路径
18.3.2 2060年能源供给体系
18.3.3 2060碳中和机遇与挑战
图表目录
图表 气候目标相关概念
图表 碳中和示意图
图表 碳达峰示意图
图表 1980-201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区域)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
图表 碳中和目标旨在缓解全球变暖趋势
图表 全球碳中和战略发展历程
图表 碳中和文件技术重点领域
图表 各国(地区)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实现路径(一)
图表 各国(地区)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实现路径(二)
图表 各国(地区)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实现路径(三)
图表 1949-2019年美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
图表 1949-2020年美国二氧化碳排放、一次能源消费和GDP
图表 拜登碳中和政策框架
图表 1949-2019年美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图表 1949-2020年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图表 1949-2019年美国燃煤发电占总发电量比重变化
图表 1960-2020年美国终端用户能源成本
图表 欧洲各国政府淘汰煤炭时间表
图表 欧洲各国政府淘汰煤炭时间表(续)
图表 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概述
图表 欧盟可再生能源电力激励政策对比
图表 欧盟各领域减排措施
图表 2020年欧洲可再生能源占比已超过化石能源
图表 2017-2019年全球碳市场交易价值与总量
图表 欧盟排放权交易系统分阶段特征
图表 2005-2020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排放上限趋势
图表 欧洲碳中和目标
图表 2015-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2015-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图表 2016-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6-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2019年各月累计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图表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
图表 2016-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图表 202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1-2019年中国大陆总人口数量
图表 2013-201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及死亡率
图表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 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 2020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 2016-2019年能源生产总量与增速
图表 2016-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与增速
图表 2016-2019年能源生产结构
图表 2016-2019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图表 2016-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图表 “碳中和”相关时间线
图表 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政策文件
图表 碳中和愿景下基于技术的政策体系
图表 实施碳中和的主要步骤
图表 全国主要城市关于“碳中和”相关政策计划汇总
图表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减排措施
图表 各行业提出的碳中和战略及路径
图表 各行业当前需采取的行动
图表 大型活动在筹办阶段、举办阶段和收尾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图表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
图表 举办大型活动中可以考虑的减排措施
图表 碳排放权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名词定义
图表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职责
图表 2004-2019年重点国家碳排放总量情况
图表 2004-2019年重点国家人均碳排放量情况
图表 1965-2055年重点国家碳排放下降斜率
图表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结构(按行业)
图表 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结构(按国家)
图表 碳中和目标被不断强化
图表 “碳中和”各环节均涉及环保产业需求
图表 2018-2060年森林覆盖率
图表 2018-2060年森林碳汇随着蓄积量同步提升
图表 2019年森林碳汇情况
图表 2019年CCUS项目情况
图表 2009-2019年中国燃煤电厂CCUS项目信息汇总
图表 负排放技术的成本收益及经济评估
图表 合同能源运营模式
图表 2019年节能服务公司主要模式占比
图表 全国合同能源管理优秀项目
图表 2012-2019年合同能源年投资额变化趋势
图表 2012-2019年合同能源管理减排能力趋势图
图表 2012-2019年从事节能服务企业数量变化趋势
图表 2012-2019年每亿元合同能源投资额减排效率
图表 2020-2025年合同能源管理减排能力趋势图
图表 2018-206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非石化比例走势
图表 2018-2060年我国碳强度走势
图表 2020-2060年新能源装机测算
图表 2020-2060年电量供给结构
图表 2020-2060年装机容量结构变
图表 一次能源到终端消费示意图
图表 2020-2060年人均耗电统计
图表 2020年我国电气化率走势
图表 制氢方式和单位成本
图表 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核算组成
图表 不同行业的碳排减排工艺改进
图表 江苏省钢铁超低品排放差别化电价加价标准
图表 《浙江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图表 2019-2021年天津能耗降低要求
图表 典型CCUS项目成本
图表 碳中和愿景的排放路径
图表 零排放技术路径
图表 净零排放技术路径
图表 碳中和愿景的社会路径
图表 2021年全国两会“环保”相关内容
图表 “碳中和”各环节均涉及环保产业需求
图表 碳中和下环保行业投资框架
图表 碳中和下环保行业产业映射
图表 2020年累计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数对比
图表 2021年累计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投资额对比
图表 污水厂处理过程优化
图表 污水厂开展原料回收
图表 污泥处理处置过程碳排放核算关键要素
图表 污泥干化焚烧与厌氧消化-干化焚烧系统能量平衡分析
图表 典型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碳排放分析
图表 污泥能源与资源回收国际研究热点
图表 2020年固废处理相关政策
图表 2016-2021年纯电动环卫装备渗透率
图表 纯电动相对柴油车的环境效益
图表 2021年我国涉及化工行业相关碳减排政策汇总
图表 化工相关行业碳排放情况及占比
图表 2000-2030年全球化工品产量增长预测
图表 2015-2030年化工品生产CO2排放量预测
图表 巴斯夫BASF废气排放量
图表 碳中和政策将对化工领域形成较大影响
图表 中国三大能源产业链碳排放占比
图表 主要煤化工品的碳排放估算
图表 部分省、市“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梳理
图表 乙二醇装置可能存在产能出清情况
图表 2018-2020年中国煤制乙二醇企业单套装置规模
图表 2015-2020年我国甲醇淘汰产能情况
图表 2018-2020年中国甲醇企业产能规模
图表 中国煤制乙二醇主流工业技术厂家
图表 典型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消耗指标对比
图表 2016-2020年中国甲醇下游行业需求结构趋势变化
图表 我国煤炭行业前沿技术方向的发展现状
图表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
图表 1990-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情况
图表 2019年我国化石能源中由煤炭消耗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
图表 2010-2019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变化
图表 2010-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图表 2014-2019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机组平均单机功率
图表 2009-2019年新增风电机组平均风轮直径
图表 2018-2035年光伏与风电年均开发水平
图表 部分省市小水电关停统计
图表 2019年各电源类型龙头度电成本
图表 1950-2018年中美水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
图表 1995-2025年我国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情况及未来预测
图表 2012-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核电的表述
图表 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
图表 新增沿海核电预期开工情况
图表 储能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的关键支撑技术
图表 储能系统在电网中起到调节负荷曲线的作用
图表 储能的潜在位置和应用场景
图表 碳中和背景下储能的三个发展阶段
图表 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减排的六方面举措
图表 水泥行业主要有四个环节产生二氧化碳
图表 2018-2019年内蒙古亿利冀东水泥单位熟料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表 晋城山水水泥单位熟料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表 水泥企业通过技改降低能耗案例
图表 2016-2020年工信部发布水泥行业去产能政策
图表 2012-2020年我国水泥产量及增速
图表 2020年塔牌集团碳排放配额变动情况
图表 2011年、2019年水泥熟料企业产能集中度变化
图表 2019年全国主要水泥企业熟料产能市占率
图表 2010-2021年年水泥价格走势
图表 2016-2021年全国各区域水泥价格走势
图表 平板玻璃二氧化碳排放来源
图表 2015-2020年玻璃行业碳排放量
图表 福建省平板玻璃熔窑二氧化碳排放基准值
图表 一重箱玻璃燃料成本对比和燃料含碳量对比
图表 不同区域使用燃料生产线占比统计
图表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图表 玻璃行业碳排放量标准
图表 玻璃浮法线燃料分布
图表 2019-2021年不同燃料结构玻璃售价
图表 2019-2021年不同燃料结构玻璃利润
图表 2010-2019年Top5浮法玻璃企业变动
图表 发布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碳中和目标的汽车企业
图表 2015-2020年海外电动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增速
图表 2015-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同比增速
图表 世界各国碳中和政策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图表 新能源汽车成本构成
图表 动力电池技术性能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图表 中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目标
图表 动力电池技术趋势-多技术层面推动动力电池技术进步
图表 2017-2050年分技术路线电池装备量占比
图表 综合充电系统示意
图表 每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材料构成
图表 2019年我国电解铝行业碳排放量约占社会总排放量比重
图表 2005-2018年电解铝行业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碳排放量比例
图表 2006-2019年电力环节碳排放量占比
图表 全球原铝生产电力结构中煤电占比
图表 中国原铝生产电力结构中煤电占比
图表 2019年国内电解铝能源结构
图表 2010-2020年电解铝耗电量及在国内总用电量占比
图表 国内电解铝产能分布
图表 内蒙、甘肃地区实行阶梯电价
图表 2021年国内电解铝新增产能投放节奏
图表 2015-2025年光伏耗铝量增长情况
图表 2019-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对电解铝需求边际带动突出
图表 2017-2021年电解铝行业盈利情况
图表 2020-2021年多省取消电解铝行业优待类电价
图表 碳交易机制下碳排放将被内化为企业生产成本
图表 水电生产和火电生产电解铝的碳排放量统计
图表 新疆、内蒙电力成本低廉
图表 2005-2019年全球再生铝产量占总供应量的比例
图表 2019年我国再生铝产量占比
图表 再生铝工艺流程简单
图表 单吨再生铝碳排放量
图表 神火股份主力电解铝产能
图表 神火股份电解铝产能释放进程
图表 2019-2023年云铝股份新增产能统计
图表 2018-2023年索通发展电解铝产能规模统计及预测
图表 2017-2019年中国再生铝市场集中度
图表 2011-2019年我国轻型汽车单车用铝量显著提高
图表 顺博合金原有产能及募投项目带来的产能增量
图表 2019年顺博合金各地区营收及占比
图表 各省市与钢铁相关的最新碳达峰政策
图表 部分行业碳排放占比
图表 中国钢企碳减排实践
图表 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逻辑示意图
图表 钢铁行业“碳中和”实现路径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
图表 2019年中美日韩钢铁行业集中度对比
图表 2018年全球各地区电炉炼钢比例
图表 2019年全球各地区废钢使用比例
图表 2019年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钢铁行业各工序基准值
图表 钢铁冶炼生产流程示意图
图表 2019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家长短流程产量占比
图表 2018年长短流程碳排放量与结构
图表 2010-2019中国废钢供应量、供应结构及相对粗钢需求占比
图表 2018年钢铁不同生产环节减排潜力对比(包含长、短流程)
图表 2009-2019年世界钢材产量
图表 2014-2020年钢材净出口量
图表 2010-2020年直接还原铁及海绵体进口量
图表 2010-2020年钢坯进口量
图表 2013-2019年交通部门碳排放量增速
图表 交通运输部门运输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构成
图表 交运上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图表 2010-2019年我国运输飞机数量统计
图表 2011-2019年我国航空周转量统计
图表 2014-2019年我国航空煤油消耗量统计
图表 2060年航空煤油消耗预测
图表 2019年座公里成本比较
图表 春秋与三大航相比成本节省分布
图表 “现代节能型”船占比
图表 散货船二氧化碳强度占目标EEXI百分数比
图表 油轮老旧船舶比例
图表 1996-2020年主要船型近年来拆解情况
图表 全球氨燃料船研发动态概览
图表 2050年道路运输不同措施减排量贡献度
图表 1978-2019年中国客运周转量
图表 1978-2019年中国货运周转量
图表 不同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
图表 碳交易机理图
图表 全国碳市场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顺序及规模变化预估图
图表 碳市场路线图
图表 碳交易重要政策梳理
图表 碳交易试点地区线上线下累计交易量及比值统计
图表 碳交易试点地区线上线下交易均价及其比值统计
图表 2017-2019年天津排放权交易所配额成交量
图表 2017-2019年湖北排放权交易所配额成交量
图表 2017-2019年重庆排放权交易所配额成交量
图表 我国各银行碳排放权融资业务对比
图表 国内外林业碳汇潜在需求一览表
图表 中国自愿市场的林业碳汇交易典型项目及其特征
图表 谷歌减碳措施
图表 Google供应链循环
图表 Apple范围1与范围2碳排放量
图表 苹果减碳措施
图表 安永制定的碳中和路径
图表 2020年发布的微软“碳负排放”路线图
图表 亚马逊碳中和计划
图表 2019年通用汽车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图表 腾讯碳中和相关措施
图表 华为碳中和相关措施
图表 百度能源互联网方案
图表 百度碳中和相关措施
图表 阿里巴巴碳中和相关措施
图表 1992-2020年中国投资率统计
图表 2002-202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对比
图表 实现“碳中和”目标或带动70-140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
图表 2020-2050年“碳中和”投资对GDP的年均贡献
图表 70万亿元“碳中和”投资规模情景下主要投资领域
图表 2010-2095年中国15-64岁人口增长率
图表 2000-2020年中国分部门杠杆率
图表 2010-2034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
图表 中国城镇企业职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不足3个月的省市数量
图表 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及投资机会
图表 发电与供热、制造业与建筑业、交通运输是我国碳排放三大部门
图表 2021年部分省份政府工作报告
图表 中国碳中和能源政策
1.1 碳中和概念界定
1.1.1 气候目标相关概念
1.1.2 碳中和科学含义
1.1.3 碳中和实现意义
1.1.4 碳中和根本要求
1.1.5 碳中和推进路径
1.2 碳中和愿景
1.2.1 碳中和愿景基本概述
1.2.2 碳中和愿景根本影响
1.2.3 碳中和愿景机遇挑战
1.3 碳达峰概念界定
1.3.1 碳达峰基本含义
1.3.2 碳达峰政策内涵
1.3.3 碳达峰内在逻辑
1.3.4 碳达峰战略意义
第二章 2018-2020年全球碳中和战略分析
2.1 全球碳中和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2.1.1 国际气候行动进展情况
2.1.2 疫情对气候行动的影响
2.1.3 全球碳中和战略背景
2.1.4 全球碳中和发展历程
2.1.5 各国碳中和战略布局
2.1.6 全球碳中和技术部署
2.1.7 全球碳中和推进路径
2.1.8 全球碳中和经验启示
2.2 全球碳中和建设方略分析
2.2.1 国家层面
2.2.2 城市层面
2.2.3 行业层面
2.2.4 个人层面
2.3 全球碳中和战略企业实践进展
2.3.1 科技企业
2.3.2 石油公司
2.3.3 金融机构
2.3.4 对我国的启示
2.4 美国碳中和战略布局
2.4.1 碳中和战略背景
2.4.2 碳中和战略部署
2.4.3 碳减排效果显著
2.4.4 碳中和战略挑战
2.5 欧洲碳中和战略布局
2.5.1 碳中和布局优势
2.5.2 碳中和相关政策
2.5.3 碳中和基本布局
2.5.4 碳减排主要措施
2.5.5 碳排放管理成果
2.5.6 碳排放交易体系
2.5.7 碳中和战略挑战
2.5.8 碳中和战略目标
2.6 亚洲碳中和战略布局
2.6.1 日本
2.6.2 韩国
2.6.3 新加坡
2.6.4 新西兰
2.6.5 澳大利亚
第三章 2018-2020年中国碳中和发展环境
3.1 经济环境
3.1.1 宏观经济概况
3.1.2 工业运行情况
3.1.3 转型升级态势
3.1.4 宏观经济展望
3.2 社会环境
3.2.1 人口规模与构成
3.2.2 城镇化发展水平
3.2.3 居民收入水平
3.2.4 居民消费水平
3.3 能源环境
3.3.1 能源生产规模
3.3.2 能源消费规模
3.3.3 能源消费结构
3.3.4 清洁能源消费
3.3.5 能耗强度分析
3.3.6 能源总体投资
3.3.7 能源新兴技术
3.4 技术环境
3.4.1 碳中和亟需科技支撑
3.4.2 应对气候变化技术要求
3.4.3 技术发展总体目标路径
3.4.4 碳中和愿景下科技发展建议
第四章 2018-2020年中国碳中和政策分析
4.1 碳中和政策体系
4.1.1 政策历程
4.1.2 政策汇总
4.1.3 政策体系
4.1.4 行业标准
4.2 碳中和政策成果
4.2.1 中央层面
4.2.2 部委层面
4.2.3 地方层面
4.2.4 细分领域
4.3 重点碳中和政策解读
4.3.1 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
4.3.2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4.3.3 应对气候变化指导意见
4.3.4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4.4 碳中和政策建议分析
第五章 2018-2020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分析
5.1 2018-2020年中国碳排放综况
5.1.1 碳排放总量规模
5.1.2 碳排放下降斜率
5.1.3 碳排放结构分布
5.2 2018-2020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发展状况
5.2.1 碳中和基础优势
5.2.2 碳中和发展历程
5.2.3 碳中和环保需求
5.2.4 碳中和实践进展
5.2.5 碳中和园区落地
5.2.6 碳中和发展挑战
5.2.7 碳中和发展机遇
5.3 2018-2020年中国碳中和战略实现基本路径
5.3.1 森林碳汇
5.3.2 负碳科技
5.3.3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5.3.4 电力装机清洁化
5.3.5 终端能源电气化氢能化
5.3.6 工业过程脱碳与工艺变革
5.4 2018-2020年各省碳中和战略实践进展
5.4.1 明确战略目标
5.4.2 供给侧层面
5.4.3 需求侧层面
5.4.4 提高能耗降低要求
5.4.5 生态碳汇与低碳技术
5.5 2018-2020年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分析
5.5.1 CCUS发展形势
5.5.2 CCUS发展现状
5.5.3 CCUS项目成本
5.5.4 CCUS发展重点
5.6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
5.6.1 排放路径
5.6.2 技术路径
5.6.3 社会路径
5.7 中国碳中和建设问题和推进策略
5.7.1 实现碳中和任务艰巨
5.7.2 碳中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5.7.3 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方式
5.7.4 实现碳达峰重点任务
5.7.5 加快各领域深度脱碳
5.7.6 多措并举推进碳减排
第六章 碳中和对环保行业的影响分析
6.1 环保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6.1.1 碳中和下环保行业政策环境
6.1.2 碳中和下环保产业需求分析
6.1.3 碳中和下环保行业投资框架
6.1.4 碳中和下环保产业投资规模
6.2 碳中和下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6.2.1 碳中和下垃圾焚烧技术发展
6.2.2 碳中和下垃圾处理企业合作
6.2.3 碳中和下垃圾分类区域实践
6.2.4 碳中和下垃圾处理对策建议
6.3 碳中和下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分析
6.3.1 碳中和对环境监测的影响
6.3.2 碳中和下环境监测企业布局
6.3.3 碳中和下环境监测发展前景
6.4 碳中和下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6.4.1 碳中和下污水处理能耗情况
6.4.2 碳中和下污水处理技术发展
6.4.3 碳中和目标下污水处理厂转型
6.4.4 碳中和下污水处理发展对策
6.5 碳中和下污泥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6.5.1 碳中和下污泥处理基本概述
6.5.2 污泥处理碳排放核算关键要素
6.5.3 污泥主流处理工艺碳排放差异
6.5.4 碳中和下污泥处理发展方向
6.6 碳中和下固废处理行业发展分析
6.6.1 固废处理行业政策环境
6.6.2 固废平台联合助力碳中和
6.6.3 固废处理行业发展问题
6.6.4 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
6.6.5 碳中和下固废处理策略
6.7 碳中和下节能减排行业发展分析
6.7.1 节能是实现碳中和最重要手段
6.7.2 节能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6.7.3 碳中和对节能减排提出的要求
6.7.4 碳中和下推动节能减排的建议
6.8 碳中和下环卫装备行业发展分析
6.8.1 碳中和对新能源环卫车的影响
6.8.2 碳中和下环卫装备发展现状
6.8.3 碳中和下环卫装备企业发展
6.8.4 碳中和下环卫装备的发展前景
第七章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分析
7.1 化工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7.1.1 化工行业碳减排政策
7.1.2 化工行业碳排放情况
7.1.3 碳中和利好化工行业
7.1.4 化工企业布局碳中和
7.1.5 碳中和下行业发展对策
7.1.6 碳中和下行业发展前景
7.2 碳中和下石化行业发展分析
7.2.1 石化行业发布碳中和宣言
7.2.2 石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果
7.2.3 碳中和下石化企业战略布局
7.2.4 碳中和下石化企业国际经验
7.2.5 碳中和下石化行业发展挑战
7.2.6 碳中和下石化行业应对策略
7.3 碳中和下煤化工行业发展分析
7.3.1 煤化工行业碳排放情况
7.3.2 煤化工行业碳中和政策
7.3.3 碳中和下提升产业集中度
7.3.4 碳中和推动新工艺技术发展
7.3.5 碳中和下甲醇燃料份额提升
7.3.6 碳中和下煤化工行业发展前景
第八章 碳中和对能源电力行业的影响分析
8.1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8.1.1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发展环境
8.1.2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发展形势
8.1.3 我国煤炭行业的碳排放情况
8.1.4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区域布局
8.1.5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应对策略
8.1.6 碳中和下煤炭行业发展建议
8.2 碳中和下光伏行业发展分析
8.2.1 碳中和下光伏行业政策利好
8.2.2 碳中和下光伏行业竞争态势
8.2.3 碳中和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
8.2.4 碳中和下光伏行业发展策略
8.2.5 碳中和下光伏行业发展前景
8.3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发展分析
8.3.1 碳中和推动风电行业发展
8.3.2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发展现状
8.3.3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项目动态
8.3.4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发展机遇
8.3.5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发展挑战
8.3.6 碳中和下风电行业发展对策
8.4 碳中和下水电行业发展分析
8.4.1 碳中和下水电行业发展状况
8.4.2 水电稳健增长助力碳中和战略
8.4.3 碳中和下水电行业发展挑战
8.4.4 碳中和下水电行业发展趋势
8.5 碳中和下核电发展分析
8.5.1 碳中和下核电行业发展环境
8.5.2 碳中和下核电行业发展状况
8.5.3 碳中和下核电企业布局情况
8.5.4 碳中和下核电行业发展问题
8.5.5 碳中和下核电行业发展对策
8.5.6 碳中和下核电行业发展前景
8.6 碳中和下生物质能发展分析
8.6.1 碳中和下生物质能发展现状
8.6.2 碳中和下生物质能项目动态
8.6.3 碳中和下生物质能发展机遇
8.6.4 碳中和下生物质能发展前景
8.7 碳中和下储能产业发展分析
8.7.1 碳中和下发展储能的重要性
8.7.2 碳中和下发展储能战略意义
8.7.3 碳中和下储能发展阶段路径
8.7.4 碳中和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
8.7.5 碳中和下储能产业顶层设计
8.8 碳达峰目标导向下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8.8.1 可再生能源发展挑战
8.8.2 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
8.8.3 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
8.9 碳中和约束下的我国中长期能源电力发展展望
8.9.1 中长期能源发展
8.9.2 中长期电力发展
8.9.3 能源电力碳减排贡献
第九章 碳中和对建材行业的影响分析
9.1 建材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9.1.1 建材行业碳中和相关政策
9.1.2 碳中和倒逼建材行业结构调整
9.1.3 建材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9.1.4 碳中和下建材行业发展前景
9.2 碳中和下水泥行业发展分析
9.2.1 水泥行业碳排放情况
9.2.2 水泥企业降能耗方式
9.2.3 水泥行业实现碳中和路径
9.2.4 水泥或将优先纳入碳交易市场
9.2.5 碳中和对水泥行业的影响分析
9.3 碳中和下玻璃行业发展分析
9.3.1 玻璃行业碳排放来源
9.3.2 玻璃行业碳排放情况
9.3.3 玻璃行业碳交易市场
9.3.4 玻璃行业碳减排路径
9.3.5 碳中和对玻璃行业的影响
9.3.6 碳中和下光伏玻璃企业布局
9.4 碳中和下涂料行业发展分析
9.4.1 碳中和下涂料行业转型变革
9.4.2 碳中和下涂料行业发展态势
9.4.3 碳中和下涂料企业布局动态
9.4.4 碳中和下涂料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章 碳中和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分析
10.1 汽车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10.1.1 汽车行业碳排放情况
10.1.2 汽车行业碳强度分析
10.1.3 汽车行业低碳发展政策
10.1.4 汽车行业低碳发展成果
10.1.5 汽车企业碳中和领域布局
10.1.6 汽车行业碳中和实施路径
10.1.7 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必要性
10.1.8 主要经济体汽车碳中和目标
10.1.9 汽车产业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10.1.10 主要国家和企业碳中和经验借鉴
10.2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10.2.1 新能源汽车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10.2.2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
10.2.3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企业经营
10.2.4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
10.2.5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
10.2.6 新能源车财政补贴助力碳中和
10.2.7 碳中和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挑战
10.3 碳中和下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分析
10.3.1 碳中和下动力电池发展地位
10.3.2 碳中和下动力电池发展成果
10.3.3 碳中和下动力电池产品研发
10.3.4 碳中和下动力电池发展机遇
10.4 碳中和下汽车报废行业发展分析
10.4.1 碳中和下汽车报废行业发展环境
10.4.2 碳中和下汽车报废行业发展状况
10.4.3 碳中和下汽车报废行业市场规模
10.4.4 碳中和下汽车报废企业竞争格局
10.5 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对策及措施
10.5.1 提升传统汽车节能技术
10.5.2 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10.5.3 支持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10.5.4 倡导共享绿色出行方式
10.5.5 优化交通系统助力节能减排
10.5.6 通过数字科技和智能化节能
10.5.7 坚持绿色多样化能源发展道路
10.5.8 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
10.6 实现2060年汽车产业碳中和目标“三步走”
10.6.1 碳减排路线
10.6.2 碳减排情景
10.6.3 碳中和阶段
第十一章 碳中和对电解铝行业的影响分析
11.1 碳中和下电解铝行业发展状况
11.1.1 电解铝碳排放情况
11.1.2 电解铝碳排放来源
11.1.3 碳中和对供给端的影响
11.1.4 碳中和对需求端的影响
11.1.5 碳中和对成本端的影响
11.2 碳中和下电解铝行业节能减排路径分析
11.2.1 供给侧改革明确电解铝产能红线
11.2.2 水电占比料将提升加速能源转型
11.2.3 利用循环再生技术带动再生铝发展
11.3 碳中和下电解铝相关企业发展分析
11.3.1 神火股份
11.3.2 云铝股份
11.3.3 索通发展
11.3.4 顺博合金
第十二章 碳中和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分析
12.1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发展状况
12.1.1 钢铁行业转型必要性
12.1.2 钢铁行业碳中和政策
12.1.3 钢铁行业碳排放情况
12.1.4 钢铁企业碳减排布局
12.1.5 碳中和下行业投资机会
12.1.6 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路径
12.1.7 碳中和促使行业二次供改
12.1.8 碳中和下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
12.2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分析
12.2.1 产能淘汰及兼并重组双提速
12.2.2 电炉炼钢比例及废钢用量双提升
12.2.3 绿色钢企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增厚业绩
12.3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生产工艺方向
12.3.1 长流程和短流程碳排放的比较
12.3.2 短流程取代长流程的难点与前景
12.3.3 不同流程碳减排的主要技术手段
12.4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12.4.1 结构优化趋势
12.4.2 产能转移趋势
12.4.3 原料进口趋势
12.4.4 未来布局重点
第十三章 碳中和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分析
13.1 交通运输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13.1.1 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情况
13.1.2 碳中和对交通行业的影响
13.1.3 碳中和促交通运输方式变革
13.1.4 碳中和下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策
13.1.5 碳中和下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3.1.6 碳中和下交通运输业国际经验
13.2 碳中和下航空业发展分析
13.2.1 航空业能耗现状
13.2.2 航空业节能减排
13.2.3 航空业供需格局
13.2.4 航空业低碳技术
13.2.5 航空企业碳中和布局
13.3 碳中和下航运业发展分析
13.3.1 船舶碳排放情况
13.3.2 航运业碳中和政策
13.3.3 碳中和对航运业的影响
13.3.4 碳中和下航运业技术发展
13.3.5 碳中和引领船舶发展方向
13.4 碳中和下公路和铁路运输发展分析
13.4.1 公路运输碳减排情况
13.4.2 公路货运行业低碳发展
13.4.3 碳中和下铁路运输发展
13.4.4 碳中和下铁路电气化趋势
13.5 碳中和下交通运输业脱碳途径
13.5.1 优化能源结构
13.5.2 优化运输结构
第十四章 碳中和对金融业的影响分析
14.1 金融业总体发展情况
14.1.1 金融业支持碳中和国际经验
14.1.2 碳中和下金融行业发展风险
14.1.3 碳中和下金融业发展机遇挑战
14.1.4 碳中和下金融业发展政策建议
14.1.5 碳中和下金融业发展策略对策
14.2 碳中和下绿色金融发展分析
14.2.1 碳中和为绿色金融带来新动力
14.2.2 碳中和开启绿色金融发展新篇章
14.2.3 绿色金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14.2.4 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态势
14.2.5 碳中和目标下探索绿色金融新模式
14.2.6 碳中和下绿色普惠金融先行探索
14.2.7 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14.2.8 完善绿色低碳技术的基础设施
14.3 碳中和下银行发展分析
14.3.1 碳中和下银行布局动态
14.3.2 碳中和下银行发展机遇
14.3.3 碳中和下银行发展挑战
14.3.4 碳中和下银行应对策略
14.3.5 碳中和对银行业的影响
14.3.6 碳中和对银行业的启示
14.4 碳中和目标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潜在影响
14.4.1 影响金融市场制度环境
14.4.2 影响金融部门资产配置
14.4.3 对金融风险的潜在影响
第十五章 2018-2020年碳交易市场运行状况
15.1 2018-2020年中国碳交易市场总体分析
15.1.1 碳交易市场机理概述
15.1.2 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15.1.3 碳交易市场发展意义
15.1.4 碳交易市场建设进展
15.1.5 碳交易市场企业布局
15.1.6 碳中和下碳交易市场的变化
15.1.7 碳市场驱动碳中和愿景实现
15.1.8 碳中和下碳市场面临的挑战
15.1.9 碳中和下碳市场的发展对策
15.2 2018-2020年中国碳金融发展分析
15.2.1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问题
15.2.2 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对策
15.2.3 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案例
15.2.4 碳中和下企业在碳金融的布局
15.2.5 推进碳金融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15.2.6 碳中和下碳金融发展机遇和挑战
15.3 2018-2020年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发展分析
15.3.1 林业碳汇项目减排作用
15.3.2 林业碳汇市场需求潜力
15.3.3 林业碳汇市场发展特点
15.3.4 碳中和对林业碳汇的影响
15.3.5 碳中和下林业碳汇企业布局
15.3.6 企业参与林业碳汇项目路径
15.4 碳中和下碳交易市场发展前景
15.4.1 碳交易市场法制化规范化
15.4.2 “区块链+碳交易”技术创新
15.4.3 “十四五”碳市场发展前景
第十六章 2018-2020年国内外企业碳中和布局情况
16.1 国际公司
16.1.1 谷歌
16.1.2 苹果
16.1.3 安永
16.1.4 微软
16.1.5 高盛
16.1.6 汇丰
16.1.7 亚马逊
16.1.8 通用汽车
16.1.9 花旗集团
16.2 国内科技巨头
16.2.1 腾讯
16.2.2 华为
16.2.3 百度
16.2.4 阿里巴巴
16.3 国内石化企业
16.3.1 中国石油
16.3.2 中国石化
16.3.3 中国海油
16.4 国内能源电力企业
16.4.1 大唐集团
16.4.2 华电集团
16.4.3 国家电投
16.4.4 哈电集团
16.4.5 东方电气
16.5 国家电网公司
16.5.1 电网公司能源电力转型实践
16.5.2 电网公司能源电力转型路径
16.5.3 国家电网公司行动方案发布
16.5.4 碳中和对公司的机遇和挑战
第十七章 2018-2020年碳中和目标下投资机会分析
17.1 全球碳中和投资状况
17.1.1 投资风向转变
17.1.2 投资现状分析
17.1.3 投资前景分析
17.2 中国碳中和投资现状分析
17.2.1 碳中和投资背景
17.2.2 碳中和投资主体
17.2.3 碳中和投资规模
17.2.4 碳中和投资领域
17.2.5 碳中和投资问题
17.3 中国碳中和投资前景分析
17.3.1 碳中和投资机会
17.3.2 碳中和投资主线
17.3.3 碳中和投资前景
第十八章 对2021-2025年中国碳中和发展趋势和前景预测
18.1 碳中和战略推进前景
18.1.1 碳中和战略机遇
18.1.2 碳中和战略规划
18.1.3 生态修复助力碳中和
18.2 “十四五”碳排放目标
18.2.1 能源和碳排放整体目标
18.2.2 能源与电力行业
18.2.3 交通、建筑与工业
18.2.4 大气污染防控和协同治理
18.3 2060年中国碳中和目标机遇与挑战
18.3.1 2060年碳中和路径
18.3.2 2060年能源供给体系
18.3.3 2060碳中和机遇与挑战
图表目录
图表 气候目标相关概念
图表 碳中和示意图
图表 碳达峰示意图
图表 1980-201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区域)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
图表 碳中和目标旨在缓解全球变暖趋势
图表 全球碳中和战略发展历程
图表 碳中和文件技术重点领域
图表 各国(地区)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实现路径(一)
图表 各国(地区)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实现路径(二)
图表 各国(地区)提出碳中和愿景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实现路径(三)
图表 1949-2019年美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
图表 1949-2020年美国二氧化碳排放、一次能源消费和GDP
图表 拜登碳中和政策框架
图表 1949-2019年美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图表 1949-2020年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图表 1949-2019年美国燃煤发电占总发电量比重变化
图表 1960-2020年美国终端用户能源成本
图表 欧洲各国政府淘汰煤炭时间表
图表 欧洲各国政府淘汰煤炭时间表(续)
图表 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概述
图表 欧盟可再生能源电力激励政策对比
图表 欧盟各领域减排措施
图表 2020年欧洲可再生能源占比已超过化石能源
图表 2017-2019年全球碳市场交易价值与总量
图表 欧盟排放权交易系统分阶段特征
图表 2005-2020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排放上限趋势
图表 欧洲碳中和目标
图表 2015-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2015-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图表 2016-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6-202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2019年各月累计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图表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
图表 2016-20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图表 202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1-2019年中国大陆总人口数量
图表 2013-201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及死亡率
图表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 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 2020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 2016-2019年能源生产总量与增速
图表 2016-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与增速
图表 2016-2019年能源生产结构
图表 2016-2019年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图表 2016-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图表 “碳中和”相关时间线
图表 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政策文件
图表 碳中和愿景下基于技术的政策体系
图表 实施碳中和的主要步骤
图表 全国主要城市关于“碳中和”相关政策计划汇总
图表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减排措施
图表 各行业提出的碳中和战略及路径
图表 各行业当前需采取的行动
图表 大型活动在筹办阶段、举办阶段和收尾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图表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
图表 举办大型活动中可以考虑的减排措施
图表 碳排放权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名词定义
图表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职责
图表 2004-2019年重点国家碳排放总量情况
图表 2004-2019年重点国家人均碳排放量情况
图表 1965-2055年重点国家碳排放下降斜率
图表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结构(按行业)
图表 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结构(按国家)
图表 碳中和目标被不断强化
图表 “碳中和”各环节均涉及环保产业需求
图表 2018-2060年森林覆盖率
图表 2018-2060年森林碳汇随着蓄积量同步提升
图表 2019年森林碳汇情况
图表 2019年CCUS项目情况
图表 2009-2019年中国燃煤电厂CCUS项目信息汇总
图表 负排放技术的成本收益及经济评估
图表 合同能源运营模式
图表 2019年节能服务公司主要模式占比
图表 全国合同能源管理优秀项目
图表 2012-2019年合同能源年投资额变化趋势
图表 2012-2019年合同能源管理减排能力趋势图
图表 2012-2019年从事节能服务企业数量变化趋势
图表 2012-2019年每亿元合同能源投资额减排效率
图表 2020-2025年合同能源管理减排能力趋势图
图表 2018-206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非石化比例走势
图表 2018-2060年我国碳强度走势
图表 2020-2060年新能源装机测算
图表 2020-2060年电量供给结构
图表 2020-2060年装机容量结构变
图表 一次能源到终端消费示意图
图表 2020-2060年人均耗电统计
图表 2020年我国电气化率走势
图表 制氢方式和单位成本
图表 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核算组成
图表 不同行业的碳排减排工艺改进
图表 江苏省钢铁超低品排放差别化电价加价标准
图表 《浙江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图表 2019-2021年天津能耗降低要求
图表 典型CCUS项目成本
图表 碳中和愿景的排放路径
图表 零排放技术路径
图表 净零排放技术路径
图表 碳中和愿景的社会路径
图表 2021年全国两会“环保”相关内容
图表 “碳中和”各环节均涉及环保产业需求
图表 碳中和下环保行业投资框架
图表 碳中和下环保行业产业映射
图表 2020年累计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数对比
图表 2021年累计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投资额对比
图表 污水厂处理过程优化
图表 污水厂开展原料回收
图表 污泥处理处置过程碳排放核算关键要素
图表 污泥干化焚烧与厌氧消化-干化焚烧系统能量平衡分析
图表 典型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碳排放分析
图表 污泥能源与资源回收国际研究热点
图表 2020年固废处理相关政策
图表 2016-2021年纯电动环卫装备渗透率
图表 纯电动相对柴油车的环境效益
图表 2021年我国涉及化工行业相关碳减排政策汇总
图表 化工相关行业碳排放情况及占比
图表 2000-2030年全球化工品产量增长预测
图表 2015-2030年化工品生产CO2排放量预测
图表 巴斯夫BASF废气排放量
图表 碳中和政策将对化工领域形成较大影响
图表 中国三大能源产业链碳排放占比
图表 主要煤化工品的碳排放估算
图表 部分省、市“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梳理
图表 乙二醇装置可能存在产能出清情况
图表 2018-2020年中国煤制乙二醇企业单套装置规模
图表 2015-2020年我国甲醇淘汰产能情况
图表 2018-2020年中国甲醇企业产能规模
图表 中国煤制乙二醇主流工业技术厂家
图表 典型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消耗指标对比
图表 2016-2020年中国甲醇下游行业需求结构趋势变化
图表 我国煤炭行业前沿技术方向的发展现状
图表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
图表 1990-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情况
图表 2019年我国化石能源中由煤炭消耗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
图表 2010-2019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变化
图表 2010-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
图表 2014-2019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机组平均单机功率
图表 2009-2019年新增风电机组平均风轮直径
图表 2018-2035年光伏与风电年均开发水平
图表 部分省市小水电关停统计
图表 2019年各电源类型龙头度电成本
图表 1950-2018年中美水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
图表 1995-2025年我国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情况及未来预测
图表 2012-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核电的表述
图表 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
图表 新增沿海核电预期开工情况
图表 储能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的关键支撑技术
图表 储能系统在电网中起到调节负荷曲线的作用
图表 储能的潜在位置和应用场景
图表 碳中和背景下储能的三个发展阶段
图表 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减排的六方面举措
图表 水泥行业主要有四个环节产生二氧化碳
图表 2018-2019年内蒙古亿利冀东水泥单位熟料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表 晋城山水水泥单位熟料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表 水泥企业通过技改降低能耗案例
图表 2016-2020年工信部发布水泥行业去产能政策
图表 2012-2020年我国水泥产量及增速
图表 2020年塔牌集团碳排放配额变动情况
图表 2011年、2019年水泥熟料企业产能集中度变化
图表 2019年全国主要水泥企业熟料产能市占率
图表 2010-2021年年水泥价格走势
图表 2016-2021年全国各区域水泥价格走势
图表 平板玻璃二氧化碳排放来源
图表 2015-2020年玻璃行业碳排放量
图表 福建省平板玻璃熔窑二氧化碳排放基准值
图表 一重箱玻璃燃料成本对比和燃料含碳量对比
图表 不同区域使用燃料生产线占比统计
图表 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图表 玻璃行业碳排放量标准
图表 玻璃浮法线燃料分布
图表 2019-2021年不同燃料结构玻璃售价
图表 2019-2021年不同燃料结构玻璃利润
图表 2010-2019年Top5浮法玻璃企业变动
图表 发布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碳中和目标的汽车企业
图表 2015-2020年海外电动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增速
图表 2015-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同比增速
图表 世界各国碳中和政策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图表 新能源汽车成本构成
图表 动力电池技术性能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图表 中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目标
图表 动力电池技术趋势-多技术层面推动动力电池技术进步
图表 2017-2050年分技术路线电池装备量占比
图表 综合充电系统示意
图表 每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材料构成
图表 2019年我国电解铝行业碳排放量约占社会总排放量比重
图表 2005-2018年电解铝行业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碳排放量比例
图表 2006-2019年电力环节碳排放量占比
图表 全球原铝生产电力结构中煤电占比
图表 中国原铝生产电力结构中煤电占比
图表 2019年国内电解铝能源结构
图表 2010-2020年电解铝耗电量及在国内总用电量占比
图表 国内电解铝产能分布
图表 内蒙、甘肃地区实行阶梯电价
图表 2021年国内电解铝新增产能投放节奏
图表 2015-2025年光伏耗铝量增长情况
图表 2019-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对电解铝需求边际带动突出
图表 2017-2021年电解铝行业盈利情况
图表 2020-2021年多省取消电解铝行业优待类电价
图表 碳交易机制下碳排放将被内化为企业生产成本
图表 水电生产和火电生产电解铝的碳排放量统计
图表 新疆、内蒙电力成本低廉
图表 2005-2019年全球再生铝产量占总供应量的比例
图表 2019年我国再生铝产量占比
图表 再生铝工艺流程简单
图表 单吨再生铝碳排放量
图表 神火股份主力电解铝产能
图表 神火股份电解铝产能释放进程
图表 2019-2023年云铝股份新增产能统计
图表 2018-2023年索通发展电解铝产能规模统计及预测
图表 2017-2019年中国再生铝市场集中度
图表 2011-2019年我国轻型汽车单车用铝量显著提高
图表 顺博合金原有产能及募投项目带来的产能增量
图表 2019年顺博合金各地区营收及占比
图表 各省市与钢铁相关的最新碳达峰政策
图表 部分行业碳排放占比
图表 中国钢企碳减排实践
图表 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逻辑示意图
图表 钢铁行业“碳中和”实现路径
图表 2015-2019年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
图表 2019年中美日韩钢铁行业集中度对比
图表 2018年全球各地区电炉炼钢比例
图表 2019年全球各地区废钢使用比例
图表 2019年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钢铁行业各工序基准值
图表 钢铁冶炼生产流程示意图
图表 2019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家长短流程产量占比
图表 2018年长短流程碳排放量与结构
图表 2010-2019中国废钢供应量、供应结构及相对粗钢需求占比
图表 2018年钢铁不同生产环节减排潜力对比(包含长、短流程)
图表 2009-2019年世界钢材产量
图表 2014-2020年钢材净出口量
图表 2010-2020年直接还原铁及海绵体进口量
图表 2010-2020年钢坯进口量
图表 2013-2019年交通部门碳排放量增速
图表 交通运输部门运输量与温室气体排放量构成
图表 交运上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图表 2010-2019年我国运输飞机数量统计
图表 2011-2019年我国航空周转量统计
图表 2014-2019年我国航空煤油消耗量统计
图表 2060年航空煤油消耗预测
图表 2019年座公里成本比较
图表 春秋与三大航相比成本节省分布
图表 “现代节能型”船占比
图表 散货船二氧化碳强度占目标EEXI百分数比
图表 油轮老旧船舶比例
图表 1996-2020年主要船型近年来拆解情况
图表 全球氨燃料船研发动态概览
图表 2050年道路运输不同措施减排量贡献度
图表 1978-2019年中国客运周转量
图表 1978-2019年中国货运周转量
图表 不同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
图表 碳交易机理图
图表 全国碳市场重点碳排放行业纳入顺序及规模变化预估图
图表 碳市场路线图
图表 碳交易重要政策梳理
图表 碳交易试点地区线上线下累计交易量及比值统计
图表 碳交易试点地区线上线下交易均价及其比值统计
图表 2017-2019年天津排放权交易所配额成交量
图表 2017-2019年湖北排放权交易所配额成交量
图表 2017-2019年重庆排放权交易所配额成交量
图表 我国各银行碳排放权融资业务对比
图表 国内外林业碳汇潜在需求一览表
图表 中国自愿市场的林业碳汇交易典型项目及其特征
图表 谷歌减碳措施
图表 Google供应链循环
图表 Apple范围1与范围2碳排放量
图表 苹果减碳措施
图表 安永制定的碳中和路径
图表 2020年发布的微软“碳负排放”路线图
图表 亚马逊碳中和计划
图表 2019年通用汽车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图表 腾讯碳中和相关措施
图表 华为碳中和相关措施
图表 百度能源互联网方案
图表 百度碳中和相关措施
图表 阿里巴巴碳中和相关措施
图表 1992-2020年中国投资率统计
图表 2002-202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对比
图表 实现“碳中和”目标或带动70-140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
图表 2020-2050年“碳中和”投资对GDP的年均贡献
图表 70万亿元“碳中和”投资规模情景下主要投资领域
图表 2010-2095年中国15-64岁人口增长率
图表 2000-2020年中国分部门杠杆率
图表 2010-2034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
图表 中国城镇企业职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不足3个月的省市数量
图表 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及投资机会
图表 发电与供热、制造业与建筑业、交通运输是我国碳排放三大部门
图表 2021年部分省份政府工作报告
图表 中国碳中和能源政策
下载地址
客户服务:
- 1.选择报告
- ①按行业浏览
- ②按名称或内容关键字查询
- 2.确定购买意向,填写提交企业信息反馈表,签订购销合同;
- 3.通过银行转帐、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项;
- 4.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者转帐底单后,3日内快递报告和发票。
我们具有多年的服务经验,汇集了全国各大市场研究报告公司的专家顾问群体,并得到相关权威机构的支持。
① 让您买得放心
慧研纵横研究报告网从业多年,经验丰富,信誉良好,报告资料采购流程安全快捷;;
② 售前售后服务
通过我们良好的资源为客户提供最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
③ 节省时间费用
我们多份市场研究报告,内容函盖面广,您可以在我们网站一站式采购不同研究报告公司的报告产品,同时,您在我们网站购买多份报告能获得我们所提供的优惠服务;
④ 报告更新及时
我们拥有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密切关注市场最新动向,网站信息实时更新,汇集各行业最新研究成果。
⑤ 报告分类更细化
随着客户的需求,我们将报告分类更细分化。